明珠国际足:在石大,我是一棵故事里的树
明珠国际足
在石大的校园里,从来都有着许多美丽的树。常青的松柏,婀娜的柳,憨直的梧桐杜仲,从容低调的龙爪槐,大叶杨,小叶槐,相映成趣。树的味道,也是大学的味道。
惊蛰过后,草长莺飞,树木生机勃发;盛夏,线条饱满,枝与叶像开凌的河流一样奔放流淌。风一吹过,便有了风情。秋天,叶落缤纷,走在铺满梧桐叶的路上,尽是为校园平添静谧的优雅;冬雪飘落,玉树琼枝银装素裹,是记忆里最纯最美的画面。一年一圈年轮,一季一幅景色。像这些石大的树一样,石大人也在心头为自己刻上印记。
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在海淀区东升乡九间房村立身,七百亩田地成为校园,农舍被座座高楼代替,唯有已数十年树龄的这棵老柳树遗落在校园中央,记忆着从九间房到北京石油学院那段历史。1958年在老柳旁修建“红旗操场”,为保留它向西让出五米,使之与学院共存。在青年园老柳树下或畅谈或静读的记忆,成为北京石油学院老校友心中难以忘怀的风景。
1980年,为了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工作环境,已在山东东营办学逾十年的华东石油学院成立绿化委员会,专门讨论、研究和解决盐碱滩上植树绿化的问题,杨光华院长兼第一任主任,委员会提出了“1年准备,3年实验,5年见成效,7年绿树成荫”的奋斗目标。到1985年夏天,学院已栽活乔木14000棵,灌木60000棵,两千多亩的校园里,已片片花木繁荣,成为鲁北盐碱大地上著名的绿洲。在校园绿化的进程中,人们把迁校时教工们种稻田用的水库,改造成了一座美丽的湖上公园,美之名谓“荟萃园”。老校长精心推敲遣词,撰写了一付楹联,被镌刻在“荟萃园”的门口石壁上,曰:宜击水宜荡舟名园曰荟萃,聚九州英彦,乐居青莱,且康且。换蚓菜蓟蛭誓汛笱С苹,育四海桃李,志在寰宇,乃武乃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石大在从当时的昌平县东关生产队购得的300亩土地上开始了又一次建校。余世诚教授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负责基建的范玉琦副校长和负责绿化工作的老教职工们一起在校园工地上转悠,勘查在什么地方保留哪几棵老树。发现在计划建设的红旗操场北端与翠宫招待所南侧之间,有两棵老槐树,树龄约有四五十年,树高有十几米,树冠宛如两张大。粲舸写,气势不凡;且两树并肩而生,枝叶相拥,像兄弟,像姊妹,令人遐想。于是,范玉琦副校长当即决定保留此两树,其他建筑、修路等均为它俩避让。“双槐”景观就这样保存了下来。后来学校又在树根部,用花岗岩彻了围栏,以示对大树的保护。时至今日,满目青翠的石大校园,有许许多多名贵的大树,雪松,梧桐,银杏等等,但论其来历,它们大都是建:笠耐饫础翱汀。而在本土本地生长的,大概就只有这几株中国槐了。
今天的石大昌平校园里共有30余种树木,龙爪槐最多,有百余棵,法桐与银杏其次,均有80余棵,除个别保留的原生树木外,校内栽种树的树龄均在20-30年,上世纪90年代校园建筑大量落成同期绿植开始栽种。
石大的树
侧柏(青年园)
杜仲(二教前道路两侧)
山楂树(地质楼南侧)
双生雪松
上世纪90年代,引进了几株雪松,现长势最好的一棵当属图书馆西侧的同株双生雪松。
西府海棠(三教东南角)
樱桃(北门内东侧)
油松(化工楼C座北侧)
早园竹(理学院A座南侧)
白皮松(化工楼C座北侧)
法桐(体育馆东侧)
红枫(教职工活动中心南侧)
龙柏(理学院A座东侧)
龙爪槐(化工楼C座北侧)
水杉
校园内原移栽有株南方树种水杉位于工程西楼西北角。
香椿树(配电室南侧)
银杏(工程楼东侧)
紫丁香
在化工楼南的玉兰园内,有几株原生紫丁香树,长到2、3层楼高实属不易。
柿子树(体育馆西侧)
桃树
青年园的数棵桃树生长在高大的侧柏中间,已有近20年的树龄,对于桃树而言已进入暮年。
给吃货们的小建议
1. 校园内的柿子树都是嫁接过黑枣的,每年都会结果,味道没试过。
2. 校园里的海棠有很多品种,有贴:L、国府海棠等,都是观赏性海棠,果子小而涩,不好吃,别惦记了。
3. 山楂树在食堂门口和地质楼南都有,长势很旺,年年都会结大量红红的果子,酸甜可口,薅果子的时候注意树!
漫步校园,不由地感慨:岁月的流光从稀碎的枝叶间滑落,一代代石大人都是或曾是这美丽校园的过客,许多年后,当石大人回忆校园时,这些伟岸潇洒、玲珑多姿的“石大之树”也许也就成了石大人心中大学的底色。